您的位置:博鱼·体育,博鱼online(中国) >造价知识>工程预算
工程预算 TIAN TONG YUAN工程造价预算定额控制是贯穿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核心管理手段,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、动态监控和精准纠偏,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。
工作内容:在项目初期,需编制投资估算,明确建设规模、技术方案及经济效益。重点包括工艺流程选择、设备调用、建设标准确定等,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预算定额的编制基础。
控制重点
估算精准性:需全面覆盖土地、设备、预备费等成本,预留动态调整空间(如物价波动),避免“三超”(超投资、超规模、超标准)现象。
方案优化:通过工程定额方案优化编制高标准投资估算,为后续阶段提供基准。
设计阶段
核心作用: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,通过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,将技术方案与经济性结合。需采用限额设计、方案招标等方式优化设计,降低造价。
预算定额应用:依据概算指标或地方定额,结合市场价格计算直接费,并纳入间接费、利润等形成标底。
招投标阶段
任务:在批准的概算内制定合理的标底,明确评标办法及合同条款,确保承包合同价与预算定额匹配。
控制重点:通过竞争性招标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,避免后期变更导致的成本超支。
施工阶段
动态控制:需对比实际值与计划值。监控材料费(占建安费60%以上)工程变更等关键环节,通过施工记录为结算提供依据。
技术与管理结合:将成本控制融入施工技术、方法及管理中,通过经济分析纠正偏差。
竣工阶段
结算与决算:依据施工阶段的记录和合同条款,完成结算价与竣工决算,确保最终造价不突破预算定额。
动态控制技术:利用网络计划与甘特图分解造价目标,通过S形曲线实现分阶段动态监控,分析偏差原因并调整。
全过程协同管理:三阶段需形成协同效应——前期决策为中期施工奠定基础,后期结算反馈优化前期设计。
定额编制与套用:预算定额编制需依据设计规范、施工验收标准及安全规程,套用时需结合项目特征(如结构类型、施工工艺)调整人工、材料、机械消耗量。